|
盤點檢驗科窗口那些常見的“為什么”时间:2023-12-28 【转载】 當您到醫院體檢或就診時,醫生通常都會開具很多檢驗項目,您是否也很疑惑:“抽血檢查為什么要空腹”,“為什么要抽這么多管血”,“為什么要用五顏六色的管子”等,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一一解惑。
問:抽血化驗為什么有的需要早晨空腹? 1.抽血化驗項目的參考范圍,均來源于正常人群早晨空腹抽血統計分析后的結果,為了使檢驗結果更具有可比性,一般要求空腹抽血。 2.人在進食后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會發生改變而影響檢驗結果。比如,在進食脂肪高的食物后,甘油三酯會明顯升高;進食含糖高的食物后,血糖會迅速升高,所以在檢測肝功能、腎功能等項目前需要空腹哦! 3.空腹采血:“空腹”是指采血前至少禁食8小時,以12-14小時為宜,但不宜超過16小時。部分患者從前一天晚上空腹直至第二天下午,這樣做不僅會影響檢測結果,還會傷害身體。抽血前一天晚上不要暴飲暴食、酗酒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抽血當天早上就診對象可喝少量白開水,但不可以喝飲料和豆漿。對于血常規、傳染病免疫指標等檢查項目不需要空腹哦! 問:我一次采了這么多五顏六色的管子,會不會貧血?要不要回家燉只老母雞補一補? 一般正常人身體血液重量約占自身體重的7%-8%,一個60kg體重的成人,血液容量約為4200ml~4800ml。基于自身血容量,所以我們平時抽一次6~7管,平均每管約3ml,一次也就約20ml,占自身全血微小部分,而自己體內的造血系統也在工作,丟失的小部分血液興許過會就回來了,要知道女性一次大姨媽的失血量都有20-60ml左右,所以偶爾抽次血對自身的影響微乎其微。
問:為什么我的血是黑色,別人的血是紅色,我是不是病得很嚴重 ? 血液分為動脈血和靜脈血。動脈血管多分布在人體較深的部位,因此不容易看到。動脈血因含有較多的氧氣而呈現鮮紅色,所以當從動脈末梢部位如耳垂或指尖處采血或在皮膚受傷后流出的血液常常呈現鮮紅色。此外,貧血患者的血液也可以呈現鮮紅色。而靜脈通常分布在體表淺部,比如:手肘彎、手背、大腿和腳面等部位,它們呈現青紫色。靜脈中流動的血液是靜脈血,靜脈血因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而呈現暗淡的顏色。在采血化驗時,通常會從手肘彎的靜脈采血,所以我們看到的采集出來的血液常常是暗紅色的。此外,當血液濃縮或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則可能出現更深的紫黑色。 問:尿不濕或者紙巾上的糞便可以化驗嗎? 原則上不允許。因為尿不濕和紙巾都具有吸水性,而且上面常常混有嬰幼兒的尿液,這會影響糞便中紅細胞、膿細胞等有病理意義成分的分析。 可以在尿不濕上鋪一層干凈的保鮮膜或保鮮袋等隔水物,寶寶便后可利用大便杯自帶的勺子挑取有黏液或帶膿血部分送檢,一般2-3勺或蠶豆大小即可。采樣后在一小時內送檢。特殊情況下,患兒病情嚴重,尿不濕上糞便較多且新鮮,可挑取有黏液或膿血部分送檢,酌情檢驗。 問:明明我比他先抽血,為什么他的報告單出來了,我的還沒有? 不同的檢測項目,所需要的檢測時間不同,因此報告時間各有不同。急診項目優先檢測,遇特殊情況,如標本異常需要儀器復檢,血常規項目復查需手工推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等待會適當延長,若有疑問請到窗口咨詢,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將您的檢驗結果上傳,請您耐心等待! “醫生,我能不能抽指尖血,我貧血!” “醫生,我們要求給孩子采靜脈全血,指尖血不準!” 血常規是大家在醫院經常見到的項目,那么是抽血(靜脈血)好,還是扎手指(末梢血)好呢? 末梢血優點: 取血方便、疼痛感輕、血量少,多用于一些新生兒、幼兒以及一些采血困難者。 末梢血缺點: 1.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受溫度影響較大。特別是在冬季,應讓手暖和后再采血檢查,否則結果不夠穩定; 2.末梢采血因采血量少或出血困難,經常要施加一定的壓力,容易使組織液混入血液當中,造成血常規測定中某些結果的異常(升高或降低); 3.末梢血的檢查結果波動較大,采血量少不易進行復查。 靜脈血優點: 1.直接從靜脈采集,不摻雜組織液,血液成分與機體內血液相符程度高; 2.靜脈血比末梢血更能反映機體血液的真實情況,使血常規檢驗數據更加準確; 3.靜脈血標本檢測結果受環境改變影響較小; 4.靜脈血一次性采集量較大,遇到異常檢測結果, 可進行重復測定。
在實驗室檢查的過程中,通過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獲得的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靜脈采血獲得的檢驗結果相對而言較為準確,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特殊患者時,應用末梢血代替靜脈血進行檢測分析,同樣也可以滿足臨床需求。 檢驗科以為患者和臨床提供高質量、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為服務宗旨,助力每位患者走向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