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捶背,小心謹“腎”时间:2023-11-01 【转载】 在臺江縣,許多百姓對于感冒、頭痛、咳嗽等這類小病小痛,大多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治病”--刮痧。刮痧是指使用不同材質工具如銅錢、牛角等,以刮痧油為潤滑介質,在體表相應的部位進行刮擦的一種外治技術,同時還用木槌捶打相應部位,以達到舒筋緩痛的目的。 案 例 近日,50歲的梁女士因“右腰部疼痛3天”到我院就診,經泌尿外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得知梁女士3天前因感冒在家中用小錘子捶背,隨后感腰痛不適,未予重視,之后疼痛加重伴發熱,最高體溫達39.0℃。入院后完善腹部增強CT明確為右腎挫裂傷伴腎周血腫形成。經保守對癥治療2周后,患者仍然出現間歇熱,復查腹部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右腎挫裂傷伴腎周血腫及膿腫形成,經泌尿外科全體醫護人員討論,最終決定對潘女士行右腎周切開引流術。術中患者左側臥位,取腰部腎區長約10cm切口,術中見2000ml暗紅色膿液,予完全吸盡后置管引流觀察,目前患者病情已經平穩。 生活中還有無數類似病例,因缺乏醫學常識,自行捶背、刮痧及按摩等行為,付出了血的教訓和慘痛的代價!因此,正確認識刮痧、捶背知識,有利于保護我們自身的生命安全。
刮痧小常識 如何正確刮痧? 1.刮痧的順序先從上到下、先內后外。 2.刮痧的力量用力均勻適中,由輕到重。 3.刮痧的方向 單方向用力,逆經為瀉 順經為補。 4.刮痧的角度,刮痧器與皮膚呈45度角。 5.每個部位每次刮二十次左右。 6.刮痧的時間及頻率,刮痧的時間以本人病情和體質而定。 7.每次刮痧在10-15分鐘出痧即可間隔1-2周。 注意事項 1.注意保暖及室溫要暖; 2.避免受風寒; 3.刮痧后最好不洗澡,若非要洗澡需等4小時后水溫略高,浴后喝溫開水; 4.已刮痧部位需痧退后再進行刮痧; 5.刮痧后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不要飲酒。
刮痧禁忌 1.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 2.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 3.凡體表有腫大、破皮、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 4.外傷、損傷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5.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 6.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有出血傾向者,不要刮痧。 7.過饑過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要刮痧。 8.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
醫生提醒 由于刮痧一般都會引起皮下血管損傷、肌肉和脂肪組織受損,并非人人適用,尤其是對于患有出血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身體虛弱者、年紀過大的長者等人群都不適合刮痧療法,捶背更需要注意避開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