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手術,手術麻醉科“開后門”时间:2023-01-13 【转载】 “寶寶不怕,媽媽陪著你一起去,醫生摸一摸你的頭,肚子小包塊就沒了......”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寶寶從外一科病房出來,一路不停地和寶寶說話,逗他開心,寶寶也咿咿呀呀地回應著。 這位媽媽姓楊,寶寶(化名)剛滿一歲不久,因雙側腹股溝突然長了包塊,楊媽媽帶著他來到我院就診,隨后以“1.右側腹股溝嵌頓性斜疝;2.左側腹股溝斜疝”入住我院外一科行急診手術治療。 再過半小時,就是寶寶接受右側腹股溝斜疝的手術時間,楊媽媽有些擔心也有些興奮,因為她將陪伴寶寶麻醉入睡及術后麻醉蘇醒。除了楊媽媽外,之前已有多位患兒的家長在手術麻醉科醫護人員的安排下體驗了家長陪同下的麻醉入睡及蘇醒,家長們普遍反映這項服務“好”! 全程陪伴孩子手術 楊媽媽很忐忑 在手術室護士的帶領下,楊媽媽抱著寶寶從病房出來,一路乘坐電梯,穿過手術患者專用通道,來到手術室門口。醫護人員為寶寶戴上專用帽子,套上專用鞋套。而一旁的楊媽媽也在護士的指導下,戴上專用帽子和口罩,穿上專用鞋和隔離服,雙手消毒,陪著寶寶進入手術室。 第一次來到手術室的楊媽媽心情有些忐忑,一會問護士帽子怎么戴更合適,一會問護士隔離服這樣穿對不對……“能陪著寶寶麻醉后睡著我再出來,寶寶不哭,我也安心了不少。”楊媽媽激動地說。 緊接著,寶寶被一名護士抱過放在手術床上躺下,在媽媽的陪伴和手術麻醉科醫護人員熟練地操作下安靜地入睡,進入了麻醉狀態,睡著之后楊媽媽被帶出了手術室,在家屬等候區等待寶寶完成手術。 1個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寶寶被安全地送到麻醉蘇醒室,在手術等候區等待的楊媽媽也被接到了蘇醒室。寶寶蘇醒時,第一眼看到了媽媽,沒哭沒鬧。回到病房后,精神狀態已恢復得很好,楊媽媽說“真的就像睡了一覺,手術就做好了,寶寶都沒有說痛”。在楊媽媽印象中,手術室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又冰冷的地方,做手術是件很難受的事,但當她陪伴寶寶一起“完成手術”之后,她說“手術室也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冰冷啊,而且做完手術后寶寶也沒喊疼,太感謝你們了!” 您們的安心 是我們手術麻醉科的職責 為了讓楊媽媽全程陪同寶寶麻醉入睡和蘇醒,該科醫護人員不斷努力的優化小兒手術麻醉流程,無數次改進之后才有了像寶寶和楊媽媽那樣的案例。手術前需準備成人隔離服,并從患兒進入手術間開始,就適當約束家長和患兒以確保手術室的無菌環境不被污染,雖然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但為了讓家長安心、寶寶舒心,我們在所不辭。此前給患兒麻醉時,患兒一旦跟父母分離,哭鬧、焦慮、恐懼隨之而來,雖然麻醉醫生能通過麻醉藥物讓患兒盡早入睡,但麻醉蘇醒后,很多患兒依然會出現哭鬧、煩躁等情緒,即使我們的醫護人員會像媽媽一樣陪著患兒,但還是不及媽媽的陪伴。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身心健康,小兒麻醉已從過去的“無身體疼痛”轉為“無心理創傷”。以前我們強行讓患兒與家長分離,并以常規流程對患兒進行麻醉入睡,但我們發現不少家長需要的不僅僅是無痛醫療,更需要的是舒心的診療服務。結合工作實際,我們睿智進取、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優化診療服務流程,讓患兒圍術期不緊張、不恐懼,同時也讓家長更安心、更放心。 上一篇癌癥早預防,健康與您“腸”在下一篇且行且知 不負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