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見病君原型畢露//記浙大二院臺江分院消化內科精準治療一例PBC(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發布時間:2019.3.26 來源:消化內科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的幫扶專家悉心帶教下,我院消化內科、消化內鏡團隊在疑難疾病的規范診治及內鏡治療中取得了很大進步。繼年前成人still病(病例1)后,近期又成功診治了1例罕見病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患者侯某某,男性,73歲,平素體健,因“乏力伴皮膚黃染2月”入院。起病初曾在某州醫院就診,當時肝功能化驗示:總膽紅素118.9umol/L,直接膽紅素82.3umol/L,白蛋白26.6g/L。予以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入住我院第1天血化驗示:血小板78×109/L(↓)、凝血酶原時間19.1s(↑)、AST 87.45U/L(↑)、ALT 173.8U/L(↑)、GGT 112.67U/L(↑)、白蛋白23.1g/L(↓↓)、總膽紅素123.7umol/L(↑↑) 、直接膽紅素92.7umol/L(↑↑),腎功能、腫瘤標記物、傳染病4項(-);腹部影像學示:腹腔積液、肝回聲欠均勻。 葉俊博士、尹全會及程嫻醫師等消化專科團隊每日查房仔細詢問患者病史,分析黃疸、腹水等原因。葉俊博士指出:1.患者為直接膽紅素為主型黃疸,需完善檢查排除膽結石、腫瘤等所致肝外梗阻;2.患者雖沒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影像學依據,但目前臨床表現需鑒別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建議完善抗核抗體和心臟B超等排查病因。結果回報:MRCP未提示膽總管梗阻;心臟B超基本無殊。但抗核抗體等指標異常升高(↑↑↑)。 如用“一元論”去解釋患者目前所有的癥狀,需高度懷疑PBC(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常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早期可無明顯肝臟形態變化,對病因不明的進行性梗阻性黃疸需要考慮。 雖暫無法行肝穿活檢進一步病理明確,但僅以熊去氧膽酸口服“精準”治療后,患者膽紅素、阻塞性酶譜全線下降,近日已順利出院,僅需門診定期隨訪。 接下來,隨著我院微生物實驗室和病理科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微生物檢測和病理活檢工作將更加完善,讓更多的罕見病例得到正確診斷和治療,使更多群眾的病能夠就近得到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