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進修學習之旅發布時間:2020.09.17 來源:內二科---尹全會 5月1日,在這個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日子里,我終于踏上了開往杭州的動車,坐在動車上的我內心十分激動但又有少許的擔憂,激動的是我即將踏入浙江省一流的三甲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消化內科開展為期3個月的進修學習,擔憂的是我作為一個基層的醫務工作者怕現有的技術跟不上浙大二院消化內科團隊的腳步。但是轉念一想——浙大二院通過“組團式”幫扶我院已近4年多,并擁有7批次幫扶專家不間斷的對我院消化內科進行指導,我在他們的精心指導下技術水平已得到明顯提高。想到這些,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對往后的進修學習更是充滿了信心。 我這次進修的目的是學習浙大二院消化內科的先進管理理念、常見疾病和危重病的診治及消化內鏡操作技術。我在浙大二院解放院區的消化內科進修學習,科室共有3個病區,89張病床,主要常見病種是行胃腸息肉、早癌、炎癥性腸病、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等。常規開展的消化內鏡操作技術有:無痛胃腸鏡檢查、消化道早癌的篩查、胃腸鏡下止血、內鏡下異物取出、息肉切除術、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MR)、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SD)、超聲內鏡檢查(EUS)及穿刺、膠囊內鏡檢查、食管狹窄擴張及支架植入、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套扎治療及組織膠注射治療、ERCP、食管測壓和食管24小時PH監測等。 初入科室,我遇到了第一個曾經幫扶過我院的老師徐定婷博士,她那熟悉又溫馨的笑容讓我倍感親切,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我被安排在消化內科蔡建庭主任帶的組上,帶教老師也是幫扶過我院消化內科的賈立濤老師。一開始我對電子病歷系統和診療流程不太熟悉,在賈立濤老師的指導下,我用了5個小時的時間才完成書寫收治的第一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醫囑和病歷。第二天查房時,我認真聽蔡建庭主任從患者的病因、病理、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診療計劃等方面詳細講解,我對該病的診療知識基本掌握。短短的一個月,在蔡建庭主任和賈立濤老師及諸多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逐步掌握了病歷質控、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和危重病的診治及內鏡下治療圍術期的常規處理等相關技術。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我主要學習內鏡操作和息肉摘除技術。浙大二院消化內鏡中心的學習實行一對一帶教制,經過一個月的強化訓練和老師們的悉心指導,我獨立完成了胃腸鏡檢查大約600余例,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的腔鏡能力,腸鏡操作成功率高達98%以上。在蔡建庭主任、陸新良主任和毛建山主任的精心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息肉摘除、異物取出、內鏡下止血和消化道早癌識別等技術,初步了解了ESD、EUS、ERCP等治療技術。 短暫又漫長的3個月進修學習時間悄然而過,在浙大二院消化內科專家們的精心指導下,我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學成回歸后,我將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帶領全科室醫師努力學習,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胃腸鏡操作和內鏡下常規治療技術,不斷提高我院消化內科的診療水平。 上一篇不忘初心,感恩相遇下一篇但求日積月累,收獲于細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