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關節磁共振,引領治療新變革||浙大二院臺江分院成功開展膝關節磁共振3D-view-PD SPAIR技術發布時間:2019.3.27 來源:放射科 我院放射科在貴州省骨科醫院幫扶專家文亞副院長的指導下成功開展一項新技術:膝關節磁共振3D-view-PD SPAIR技術(三維視圖高分辨質子壓脂序列)及臨床應用,填補了我院又一項技術空白。膝關節磁共振3D-view-PD SPAIR技術(三維視圖高分辨質子壓脂序列)及臨床應用對膝關節韌帶的解剖結構研究、臨床疾病診斷、手術方案設計、治療效果評價及教學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不但使手術實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增加,而且極大的減少了手術并發癥,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評。 檢查現場 膝關節解剖 關節骨組成: 關節骨主要由股骨、脛骨、髕骨及三個關節面組成。 關節韌帶:包括(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腓側副韌帶、脛側副韌帶、髕韌帶、膝橫韌帶)。 前交叉韌帶:附著在脛骨髁間棘的前內側,部分纖維和半月板的前角相混合,向上后外橫跨后交叉韌帶的前外側面,止于股骨外髁內側面的后部。 后交叉韌帶:附著在股骨內髁的外側面,向下斜行附著于脛骨髁的后方中間部,止于外側半月板的后部。作用:防止股骨和脛骨前后移位。 腓側副韌帶:位于膝關節外側稍后方。起于股骨外側髁、止于腓骨小頭。作用:從外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脛側副韌帶:位于膝關節的內側偏后方。起于股骨內側髁、止于脛骨內側髁。作用:從內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髕韌帶:位于膝關節的前方,為股四頭肌腱延續部分。起于髕骨、止于脛骨粗隆。作用:從前方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度屈。 膝橫韌帶:連接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的結構。 輔助結構:主要有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 半月板:纖維軟骨構成,墊在脛骨內、外側髁關節面上,半月板外緣厚內緣薄 。 內側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寬,外緣中部與關節囊纖維層和脛側副韌帶相連。外側半月板:呈“O”字形,外的后部與腘繩肌腱相連。作用:有加深關節窩,緩沖震動和保護膝關節的功能。 成像原理與技術特點 3D-view-PDW-SPAIR圖像為矢狀面圖像,重建冠狀面和橫斷面圖像,再進行任意角度的旋轉,選擇最佳角度顯示韌帶或進行曲面重建,無創傷、無電離輻射,更清楚地顯示膝關節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形態、大小及走行等解剖關系。常規圖像包括矢狀面、冠狀面及橫斷面圖像,層厚較厚,對韌帶顯示欠佳;而三維掃描的圖像層薄,可以任意角度重組直至完全顯示韌帶全長,且圖像清晰,基本消除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另一方面,常規MR掃描序列需要外旋15°,外傷患者不易耐受,而三維視圖高分辨質子壓脂序列掃描后重組技術,不受體位限制,患者舒適,使檢查容易完成,并可觀察到膝關節諸多解剖結構;因此在顯示韌帶、關節軟骨的解剖細節方面優于常規掃描序列,對韌帶的顯示及損傷程度的判定有較大的優越性,尤其可以提高韌帶不全撕裂的診斷。 3D-view--PDW-SPAIR的優點 (1)是一種新的三維成像序列(三維視圖高分辨質子壓脂序列),實現膝關節容積掃描;(2)任意角度重建薄層圖像,顯示整條韌帶,且圖像清晰,基本消除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3)更高的空間分辨率;(4)不受體位限制、患者舒適,使檢查容易完成,并可觀察到膝關節諸多解剖結構。 V3D_Knee_View_PD_SPAIR-圖示 磁共振膝關節三維視圖高分辨質子壓脂序列成像,不僅能提供安全無創的、準確的、清晰的相關影像資料,還能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更優質的服務。隨著我院骨關節病變患者增多,特別是膝關節韌帶及關節軟骨的損傷病人呈明顯上升趨勢,開展此項目,能更好的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臨床應用 病例1: XXX 男 58歲,徒步爬山后感左膝關節不適一月余。 a. 左膝關節MRI平掃: b. 同一患者左膝關節3D-view--PDW-SPAIR掃描(矢狀位): C. 同一患者左膝關節3D-view--PDW-SPAIR掃描(軸位): 病例2: xxx,女 71歲,膝關節MRI常規掃描與3D-PD-SPAIR掃描比較 矢狀位常規描(PD-TSE-SPAIR-Sag) 3D-View-PD-SPAIR-MSK 外側半月板異常信號(3D掃描序列) 外側半月板異常信號(常規掃描序列) 內側半月板異常信號(3D掃描序列) 內側半月板異常信號(常規掃描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