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大二院臺江分院成功開展一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內鏡急救治療發布時間:2019.12.3 來源:消化內科 我院消化內科多年來在浙大二院“組團式”多批次幫扶專家的傾囊相授、諄諄教導下,已作為治療消化道疾病的龍頭科室。近日,消化內科在浙大二院幫扶專家吳佳執行主任的帶領下成功對一例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了內鏡下急救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使我院消化內科醫師在消化道出血治療技術上得到新突破,能更好地為急危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提供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患者,77歲,男性,因“乏力,納差10天”入院,入院時無明顯腹痛腹脹,無嘔血黑便,無胸悶氣急,無畏寒發熱等不適。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10余年,平素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半月來患者因肩周炎自行服用吲哚美辛片,甲潑尼龍片對癥治療。入院診斷:乏力待查,高血壓,冠心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肩周炎。 內鏡治療前 入院后患者出現黑便1次,量約30ml,伴頭暈,乏力,查血紅蛋白64g/L,糞常規OB1 ,診斷消化道出血,予禁食,抑酸,補液等對癥治療,停用阿司匹林等藥物�;颊哂�2019.11.27夜間21點上廁所時感頭暈乏力,在家屬攙扶下癱坐在地上,突發嘔血,量約200-300ml,色鮮紅,急查血紅蛋白55g/L,予告知病危,消化內科執行主任吳佳,內二科副主任尹全會等立即床邊查看患者,并決定立即行急診胃鏡檢查,內鏡檢查下全胃見大量鮮血,胃底見大量血凝塊,胃角前壁見一大小約1.5*1.0cm凹陷性白苔,內見血管斷端、血痂覆著,考慮為胃潰瘍(A1,Forrest IIa),予4枚鈦夾夾閉血管斷端,并予去甲腎上腺素噴灑,觀察未見活動性出血后退出內鏡,整個操作過程順利,無并發癥發生�;颊咝袃如R下治療后安返病房,予禁食,輸血,抑酸,補液等對癥治療。第2天患者復查血紅蛋白為91g/L,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無活動性出血。 內鏡治療后 消化性潰瘍是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臺江縣為消化性潰瘍高發區,不少患者癥狀明顯時才來醫院就診行胃鏡檢查,嚴重的消化道出血可危及生命。該患者因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激素等,存在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因素,幸好我院消化內科醫師及時對患者進行內鏡檢查并止血治療,最終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且恢復良好,對我院的治療效果表示非常滿意。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包括:內鏡噴灑藥物和(或)注射治療,內鏡止血夾技術和熱凝止血等。內鏡下治療是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它可避免外科手術,減少創傷。內鏡下治療根據患者病灶位置,出血部位,程度等進行個體化治療,選擇合理的止血方法,要求操作人員熟悉消化道出血規范的診療流程,熟練的操作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 消化內科團隊在處理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技術突飛猛進,與之前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這得益于浙大二院“傳幫帶”幫扶效應。此項新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消化內科的學術水平和診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消化內科全體醫護人員將全力提升自身業務技術水平,助推醫院學科發展,以更加精湛的技術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專業、更規范、更安全、更舒適的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