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暈嘔吐站不了,妙手神針疾病好//外二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小腦出血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發布時間:2020.3.13 來源:外二科 近一個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抗“疫”情一線陸續傳來捷報——多地實現“零新增”、武漢14家方艙醫院“休艙”等,標志著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的勝利,當全國人民為之振奮時,我院外二科醫療團隊也傳來了喜訊,他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小腦出血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為我院小腦出血的治療開辟了新天地。 3月5日下午,一位72歲的老伯,因“不能站立行走,伴惡心、嘔吐15小時”收治我院急診科,行急診頭顱CT檢查,提示左側小腦出血,出血量約16ml,經外二科楊家勇主治醫師會診后,收入外二科行進一步治療。入院后患者頻繁嘔吐,嘔吐物為咖啡色樣物,意識稍減退。楊家勇主治醫師綜合患者病情特點及出血情況考慮,決定為其行手術治療,小腦出血手術方式較多,楊家勇主治醫師從患者獲益最大化考慮,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決定行“小腦出血微創穿刺血腫清除術”。隨后,積極完善術前準備,于患者頭皮上假想穿刺部位,并用金屬絲作標記后復查頭顱CT,計算得到穿刺部位、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后,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在手術麻醉科團隊的協助下,穿刺點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電鉆驅動YL-1型穿刺針在穿刺點按規劃的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至血腫,術中抽出暗紅色凝血塊及積血約7ml,順利完成手術。 術后2小時開始用引流管注射藥物溶解血腫利于引流,同時積極維持血壓的穩定,保證腦灌注壓,防止過高再發出血,過低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積極控制顱內壓,減輕因高顱壓所致的繼發性損害;主動預防呼吸道、消化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術后早期、積極的行神經康復訓練。 術前CT結果顯示 術后2天,患者病情明顯好轉,眩暈、嘔吐消失,自覺頭痛、頭昏較術前明顯減輕,復查頭顱CT血腫量由術前16ml減少為約2ml,順利拔出引流管。目前患者病情逐步恢復中。 術后CT結果顯示 小腦出血多與高血壓病有關,是由小腦齒狀核動脈破裂所致。吸煙、酗酒、食鹽過多、體力和腦力勞動過度,都會發生小腦出血。小腦出血多數表現突然起病的眩暈、頻繁嘔吐、枕部頭痛,一側上下肢共濟失調而無明顯癱瘓,可有眼球震顫,一側周圍性面癱。少數呈亞急性進行性,類似小腦占位性病變。出血量較大者起病急,病情變化兇險,出血后病程進展快,由于后顱窩僅占顱腔的1/10,小腦出血容易對腦干造成推壓,導致腦干損傷,血腫占位產生顱內高壓,血腫造成第四腦室的受壓及血腫破入第四腦室致急性腦室系統擴張,使顱內壓驟然升高,很快進入昏迷,多在48小時內引枕大孔疝而死亡。積極的手術治療是搶救生命的有效方法,而微創血腫清除術則是目前療效更高、適用范圍更廣、住院時間更短的治療方法。 微創血腫清除術采用硬通道靶點自鎖固定技術,1.穿刺針直徑3mm,手術創傷小;2.結合血腫液化劑的使用,能早期快速清除血腫,在發病24小時內及時減輕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3.微創清除術方法簡便,局麻即可完成手術,不受年齡及其他基礎疾病限制,手術時間短,療效好。 |